您现在的位置:kastop>> Kas信息 Web3信息>>正文内容

CZ胆子真大:把香港Web3政策骂了个遍

8 月 27 日,在香港大学举办的「香港加密金融论坛」上,CZ的发言直白露骨,把香港Web3政策骂了个遍。

图片

本文是去掉礼貌性措施之后的核心观点陈述和解读:

01 关于稳定币:管得多的全失败

美国这一届政府非常聪明,凭借其商业背景,深刻理解了 Tether 对美元全球地位的战略价值。目前约有 1000 多亿 USDT 资金购买了美国国债,而 Tether 在全球范围内被广泛使用。

关键在于,美国人本身并不需要稳定币——他们可以直接使用银行 ACH 系统进行美元交易。几乎所有 USDT 用户都在美国境外,这实际上扩大了美元的全球影响力。

美国于 7 月通过《GENIUS 法案》时,提出限制央行数字货币(CBDC)发展的政策方向,这一举措体现了对美元全球主导地位的深远战略布局。

稳定币之所以广受欢迎,正是因为其高度的自由流通性和良好的使用体验,而一些政府主导发行的数字货币在监管和监控方面可能更加严格,这反而会影响市场的接受度。

其实,自 2014 年以来,已有超过 20 个国家尝试发行 CBDC,但没有一个真正获得市场层面上的成功。

----个人解读----

香港发行稳定币获得大量关注,但其实香港就在用严格的监管和监控主导发行,例如

稳定币发行人必须对 每一位持有者进行身份验证(KYC),即便是使用匿名或非托管钱包的用户,也需完成验证才能参与交易。

当局认为,在缺乏其他有效措施的情况下,“对每位持有人进行身份核查”是应对洗钱与恐怖融资的必要手段。

02 关于RWA:牌照太多,资产不行

以房地产为例,即使是波动较大的香港地产市场,相对于比特币而言波动仍然很小。这种波动不大的资产发币后,因为波动不大所以交易性不强,订单簿(Order Book)深度不够。这时流动性就会变低,投资者就不会下很多单,从而形成恶性循环:订单簿太浅,交易量就会变低。

如果投资者试图进出上亿元级别的资金,几乎无法成交;即便资产上链,流动性依然不足,反而更容易引发意外波动,甚至被短期操纵。

有的地方,企业需要申请不同的牌照:期货牌照、现货牌照、数字货币牌照、银行托管牌照等等。当牌照拿得比较多的时候,业务模式也会比较受限,很多时候往往一个业务都跑不起来。

直接打脸香港,

而且在香港做的大部分 RWA 产品(尤其是房地产、基金、债券通证化) 都会被香港证监会视为“证券”或“集体投资计划(CIS)”。涉及的牌照主要有:

第 1 类牌照:证券交易

如果你的平台撮合 RWA token 的买卖 → 需要。

第 4 类牌照:就证券提供意见

如果你的业务涉及为客户推荐、设计 RWA 投资方案 → 需要。

第 6 类牌照:就机构融资提供意见

如果涉及 RWA 项目发行、代币化融资(比如地产发币) → 需要。

第 7 类牌照:自动化交易服务(ATS)

如果你运营一个二级市场平台(例如 STO 交易所) → 必须申请。

第 9 类牌照:资产管理

如果设立 Tokenized Fund(通证化基金)并代客理财 → 需要。

03 关于交易所:不要搞独立王国!

许多国家或地区在加密行业监管初期,往往选择以严格管控来降低风险、确保安全。

监管部门担心出错,因此通常会要求所有业务都在本地进行:本地牌照、本地办公室、本地员工、本地合规部门、本地服务器、本地数据存储、本地撮合引擎、本地用户基础,以及完全独立于国外的本地钱包基础设施等。

这种想法在传统物理世界中相对容易实现,比如通过保险箱和物理隔离来控制。但在数字货币行业,这种区别意义不大。无论服务器位于香港、新加坡还是美国,被黑客攻击的几率都是相同的,因为一切都在线上运行。

更重要的是,如果要分割运营,仅构建一个安全的钱包基础设施往往需要投入 10 亿美元级别的成本。而且问题不止在于资金,更在于人才的短缺——你很难重复招聘到数百位全球顶级安全专家来搭建这套基础体系。复制一套完整系统的成本,实际上等同于建立一个一流的国际化交易所的成本。

从流动性角度来看,如果只允许本地居民交易,以香港为例, 800 万人口,或者其他小国 20 万到 30 万的活跃用户基数,根本无法产生足够的交易量。没有流动性,价格波动就会非常剧烈,这实际上对用户是有害的。

据我了解,香港多数持牌交易所目前处于亏损状态,尽管短期内尚能维持,但这种亏损模式难以长期持续。

要求本地建基础设置的,香港几乎是全球独一份,参考翻天!香港开始限制硬钱包了!

关于交易所的困境可以参考这样下去香港的VATP牌照就要成笑话了?

04 关于未来:香港要赶紧改!

香港在前几年可能相对保守,这完全可以理解,随着全球形势的变化,香港现在表现得非常积极。

如果美国股票也能顺利上链,将进一步巩固美国在全球金融市场中的主导地位。

而其他国家如果不参与这一变革,也可能面临被边缘化的风险。

比如,港交所作为具有全球影响力的重要交易所,如果在这一轮变革中缺席,其影响力可能会逐渐减弱。上交所等其他亚洲交易所也面临同样的战略选择。

这都不用我解读, CZ说的话很直白~

10条金句速览:

1、美国这一届政府非常聪明,深刻理解了Tether对美元全球地位的战略价值。美国人本身并不需要稳定币 。几乎所有USDT用户都在美国境外,这实际上扩大了美元的全球影响力。

2、稳定币本质上是帮助底层货币实现全球化的工具。目前我接触的十几个国家都希望自己的法定货币可以上链。我认为每个国家至少应该拥有几个稳定币产品。

3、美国作为全球最大股票市场,通过区块链技术吸引全球投资者购买美股,对其经济发展极为有利。如果美国股票也能顺利上链,将进一步巩固美国在全球金融市场中的主导地位。

4、其他国家如果不参与RWA变革,则面临被边缘化的风险,就会被淘汰。正如中国如果没有阿里巴巴,电商市场就可能完全被亚马逊主导一样,在金融科技领域的缺席同样会带来深远的经济影响。

5、交易所对可交易资产不应设限,所有资产都应当能够在同一平台自由流通。所有资产在上链之后都只是一个Token,并没有实质区别。真正的差别在于合规层面:需要向哪个监管机构申请牌照,以及能否获得批准。

6、监管部门要求所有业务都在本地进行,在数字货币行业,这种意义不大。如果只允许本地居民交易,根本无法产生足够的交易量。没有流动性,价格波动就会非常剧烈,这实际上对用户是有害的。真正的用户保护来自于足够深的订单池 。

7、据我了解,香港多数持牌交易所目前处于亏损状态,尽管短期内尚能维持,但这种亏损模式难以长期持续。

8、10到20年后,去中心化交易所的规模肯定会超过中心化交易所,这就是未来的趋势。

9、DAT的核心逻辑是将数字货币以股票化的方式进行包装,从而让传统投资者获得数字货币敞口。这个群体实际上是一个非常庞大的市场,比币圈大得多。

10、AI 与Web3.0的结合绝非概念炒作,而是未来必然会出现突破性发展的趋势。AI将使用什么货币?答案显然不是美元或传统支付体系。AI 的货币体系必然是基于数字货币和区块链。这意味着区块链的交易量将出现指数级增长。未来每个人可能拥有数百上千个 AI 代理。



感动 同情 无聊 愤怒 搞笑 难过 高兴 路过
【字体: 】【收藏】【打印文章】 【 打赏 】 【查看评论

相关文章

    没有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