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kastop>> Kas信息 Web3信息>>正文内容

北京发布区块链创新应用发展行动计划 将实施三项重点行动

记者4月29日获悉,北京市科委、中关村管委会等多个部门近日联合印发《北京市区块链创新应用发展行动计划(2025-2027年)》(以下简称《行动计划》),提出实施三项重点行动,其中,示范应用标杆引领行动将在人工智能、医疗等五大领域打造一批示范应用,以区块链先进技术赋能千行百业发展。

  北京市区块链创新发展及应用初见成效

  当前,区块链已成为全球数据交易、金融结算、国际贸易、政务民生等领域的重要信息基础设施,是全球数字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北京是全国率先出台区块链专项政策的城市之一,并率先建设区块链领域新型研发机构和国家技术创新中心。

  经过5年发展,北京已初步建成具有影响力的区块链科技创新高地、应用示范高地、产业发展高地、创新人才高地。以“长安链”为代表的区块链技术,在数字化引领、协同化推进、场景化应用方面不断突破,持续推动数字经济转型升级,表现十分亮眼。

  北京微芯区块链与边缘计算研究院有关负责人表示,自“长安链”问世以来,持续开展自主可控技术研发及迭代更新,产出全球首创区块链专用芯片、全球存储量级最大的区块链开源存储引擎Huge“泓”、首个区块链专用计算硬件开放架构Buda“菩提”等一批世界领先的技术成果,助力我国区块链底层核心技术脱离对国外的依赖。中国科学院院士、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教授郑志明表示,区块链与隐私计算技术的核心意义,就是它将支撑建立一种价值互联的网络。

  区块链技术与政务服务深度融合使数据更可信、服务更便民。在海淀区政务服务“一网通办”平台上,可进行身份证、户口簿、营业执照、婚姻信息、专利证书信息等各种重要数据的核验。目前,海淀区级全程网办事项数已达1568项,“最多跑一次”事项数达1873项。

  提高金融服务效率,是区块链的另一个长项。建设银行基于“长安链”打造的供应链金融服务平台,大幅提升中小企业的融资信贷效率,已服务超20万家中小企业,融资信贷额超1000亿元。

  未来通过超大规模应用“聚链成网”

  未来,下一代高可信区块链网络需要在速度、规模和安全性三个维度大幅提升性能,并通过超大规模应用“聚链成网”。

  对此,市科委中关村管委会有关负责人表示,为进一步应对网络节点大规模增长带来的高吞吐量、低时延等技术需求,完善区块链基础设施布局,推动以点带面的标志性重大应用场景建设,《行动计划》瞄准下一代区块链技术前沿,以构建区块链自主创新体系、推动区块链扩面应用为主线,以创新驱动、底座支撑、场景牵引为着力点,全面提升北京区块链科技实力和创新能力。

  《行动计划》中明确提出主要目标:到2027年,在自主可控区块链技术支撑国家数字基础设施底座能力上实现显著提升。届时,将在区块链专用芯片、隐私保护等核心技术领域取得PB级可信存储等10项以上突破性成果,在人工智能大模型等5个重点领域形成20个以上优秀应用案例,初步建成国家级区块链枢纽节点。

  在人工智能等领域打造一批示范应用

  《行动计划》将实施三项重点行动。一是区块链创新源筑基行动,强化区块链基础研究和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增强北京市区块链创新源头供给;二是新型基础设施建设行动,打造国家级区块链枢纽节点和共性技术服务平台,提升区块链网络与实体产业融合效率;三是示范应用标杆引领行动,在人工智能、医疗等五大领域打造一批示范应用,以区块链先进技术赋能千行百业发展。

  中国计算机学会区块链专委会主任、北京理工大学教授祝烈煌认为,《行动计划》立足区块链技术发展痛点,聚焦构建高可信、高性能的区块链基础设施这一数字经济核心需求,通过强化技术突破与场景落地的双向赋能,不仅为北京培育区块链产业生态提供了系统路径,更彰显了首都抢占全球区块链技术创新制高点的战略决心。

  市科委、中关村管委会有关负责人表示,未来北京将多管齐下、多措并举,为区块链发展保驾护航。全力提升原始创新能力,加快基础理论、算法与开源平台、专用架构芯片及硬件研究攻关,不断加大关键技术源头供给。加快建设先进基础设施,支撑超大规模复杂场景试验验证,持续推动技术研发迭代与场景积累,加速重大应用落地。持续构建互信协作生态,强化协同创新,共同推动区块链在经济、民生、社会治理等领域深入应用。



感动 同情 无聊 愤怒 搞笑 难过 高兴 路过
【字体: 】【收藏】【打印文章】 【 打赏 】 【查看评论

相关文章

    没有相关内容